首页 成人高考高起本正文

2018年成人高考高起点《史地综合》通关复习资料之世界史(四)

继续教育网 高起本 2022-06-17 15:38:23 548 0
  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1917 年 11 月 7 日(此后月、日用公历)夜,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大会

  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

D13340202030:D13340202030
添加老师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D13340202030

  会,列宁当选人民委员会主席。

  苏维埃政权采取了革命措施,建立了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机构。原来的各级官僚机构

  被废除,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以及工农检察院、人民法院、工人 民警建立起来。1918

  年 1 月 2 日,列宁批准了建立红军和红海军的命令。列宁要求各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与

  群众同甘共苦,做人民的公仆。

  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强行“剥夺剥夺者”,改变地主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

  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国内战争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资产阶级地主反动势力不甘心失败,与国际帝国主义相勾结,

  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了猖狂进攻。1918 年初,英、法、美干 涉军先后侵占了俄国北方

  的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日、英、美干涉军相继在远东的海参崴登陆;在南方,英国

  侵入了外高加索和中亚地区。

  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许多地区发生叛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苏维埃人民,克服重重

  困难,打退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扑灭了各城市的叛乱。

  1919-1920 年,协约国帝国主义组织了三次对苏维埃国家的大规模武装干涉,结果

  都以失败告终。

  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动员一切力量服从革命战争

  的需要。在工业方面,实行了大小企业全部国有化,国家掌握全部工业 产品的生产和分配;

  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征集制,把农民的所有余粮都收集到国家手中;在商业方面,严禁私

  人贸易。此外,还实行了义务劳动制。这是苏维埃俄 国在战争和严重的经济困难情况下实

  行的非常政策,对苏维埃国家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有重大作用。
 

  新经济政策

  原因:当三年国内战争结束时,长期战争的破坏,原料、燃料和生活必需品的严重

  缺乏,加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使人们生活艰苦、情绪波动。农民对余粮收集制开始

  表示不满;一些地区出现了叛乱。形势迫切要求党制定新的经济政策。

  1921 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

  括:

  A.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自己支配。

  B.由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两种形式,还

  允许部分地恢复小型私人企业。

  C.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商品买卖。

  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国家在掌握主要经济命脉条件下采取的一种政策,目的在于

  发展商品生产,恢复国民经济,巩固工农联盟,最后使社会主义成分战 胜资本主义成分,

  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使国民经济的恢复取得了显著成绩。1925 年,

  农业总产量达到战前的 87%,工业总产量相当于 战前的 75%

  1922 年 12 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的加盟共和

  国有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 15 个。
 

  3.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24 年 1 月,列宁逝世。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25 年 12 月,

  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927

  年 12 月,联共(布)“十五大”又通过了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

  消。

  此后,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新建立了数

  千个大型工业企业,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 业为中心的国家工

  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据苏联官方统计,1937 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位居

  世界第二。同时,在广大农村地区推行农业集体化, 建立集体农庄,迅速把广大农民都纳

  入集体农庄之中。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经济在短时期内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着

  许多严重问题。如:片面发展重工 业,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发展缓慢,不利

  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强调计划指导,缺乏市场调节,造成企业效益不高;农业集体化手段过于

  简单甚至粗暴,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致后来农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24 年 1 月,列宁逝世。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25 年 12 月,

  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927

  年 12 月,联共(布)“十五大”又通过了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

  消。

  此后,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新建立了数

  千个大型工业企业,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 业为中心的国家工

  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据苏联官方统计,1937 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位居

  世界第二。同时,在广大农村地区推行农业集体化, 建立集体农庄,迅速把广大农民都纳

  入集体农庄之中。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经济在短时期内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着

  许多严重问题。如:片面发展重工 业,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发展缓慢,不利

  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强调计划指导,缺乏市场调节,造成企业效益不高;农业集体化手段过于

  简单甚至粗暴,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致后来农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

  1929 年 10 月,随着美国纽约股票市场行情暴跌,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爆发

  了。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范围广、破坏性强、时间久,与政治危机交织。

  A.这次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生产过剩危机与金融信用危机同时爆发,各行各业无不受到沉重打击;

  C.破坏性强,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减少 1/3,国际贸易减少 2/3,全世界失业

  者超过 3000 万人。广大劳动群众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无数中小资本家的财产化为乌有;

  D.危机延续时间特长,从 1929 年一直拖到 1933 年;

  E.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要求革命;一些国家的垄断资本

  家倾向于实行法西斯统治;各国国内政治力量两极分化,社会关系紧张,危机一触即发;

  国际上法西斯国家开始窥伺时机或初露锋芒。

立刻定制专属提升方案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51am.vip/xueli/15656.html